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行動研究反思-曾宏銘

因為教育行動研究這堂課,我學到了如何與人應對。
因為教育行動研究這堂課,我學到了如何增進我們的領導能力。
因為教育行動研究這堂課,我學到了如何組織展覽與活動架構。
因為教育行動研究這堂課,我學到了如何拿出做事情應有的態度。

就因為這堂教育行動研究,我學到以前所學不到的事情,想起當初我一聽到要幫助竹東高中的學生籌備展覽時,我心裡想我完蛋了,我很少參加這些活動的準備工作,我應該無法勝任這任務吧!不過就在這時候,我同學告訴我說,就是沒有這樣的經驗才更要參加啊!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嘛!所以我就留下來了!
之後分組我跟乙班的女生一組,我發現她們好認真在這次的課堂活動喔!
討論起事情很有想法,整個架構都很完整,也很積極,我在她們身上學到好多東西喔!連我自己都積極了起來,她們做事情的態度,不會因為其他課業的關係,而忽略或延遲這項活動作業,我們很有系統的一步一步,架構出我們所要的組織規劃,讓整個活動更完整。
到竹東高中實地要做訪問或活動時,我們遇到圖書館的阿姨跟我們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我在想在學校作活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考慮許多面向,最重要的是政策上決定,竹東高中的校長似乎不太關切這次的活動,也不太支持,所以我們在這次活動的佈展,規劃上遇到許多阻礙,想找人幫忙都找不到人,果然學校還是有許多的黑暗面。
最後在成果展示上,我們相當滿意,導覽员經過我們的指導過後,變的跟以前都不一樣,以前請他們在我們面前導覽,每個人都是很害羞的樣子,到最後展覽開始時,每個人都好勇敢,每個人都好勇敢,面對人群趕面對人群都不在陌生,我感到相當的欣慰,辛苦這麼久總算有成果了!很開心!希望下次有開這種課的時候,我能有幸再修一次。

行動研究反思-蔡欣怡

五月二號「愛在非洲 美在竹東」盛大開展!當天,看著自己辛苦一學期的結晶,心中感動萬分!在我求學的歷程中,與外校合作學習的經驗這是頭一遭,行動研究課的第一天老師便告訴我們這學期的教學形式就如同杜威說的『Learning by doing!』自己付出多少、參予多少,收穫與回饋就有多少!
研究團隊成立的第一天起,我的筆記本裡便填滿了數次的會議及行程,每次會議都讓更深的看見每位小組成員為此次展覽盡心付出的美,這美來自於我們對於展覽有份深切責任,更來自於團隊間的默契!我喜歡每次討論會中,每個人腦力激盪的樣子,也喜歡每個人在認領工作時的積極,更喜歡彼此在遇到困難時有人願意挺身而出、提供協助。我們的關係從剛開始的陌生、害羞,到現在有著共通的合作默契,這是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目標,我們一同奮鬥、打拼!
在展覽的籌備初期,我們不清楚自己在策展中的定位應為何?是主導者呢?還是意見提供者?或是參予者?「定位」影響我們對於竹東高中要提供什麼協助相當大,有時擔心自己給予的意見太多,有時也會擔心自己提供的協助太少,我們多次開會討論此事,最後我們決定向老師詢問清楚,我記得老師反問我們:「你們能提供什麼協助?」當下忽然頓悟,對!我們有多少能力呢?我們能做什麼?這才是重點不是嗎?!不要在乎別人對自己下的定義,讓自己的能力充足發揮,盡力展現自己的長才!
策展期間,我們遇到了與負責人溝通的困難,負責人希望我們主導整個展覽規畫,但我們考慮到竹東高中學生才是此次策展的主角,再加上我們覺得負責人低估了學生能力,所以不敢放手讓學生嘗試與練習,雙方對於策展人員的看法不同是導致溝通不良的主因之一,我們多次向負責人表達我們希望以竹東學生意見為主、竹大意見為輔之意;以及明確的告訴負責人,依我們的能力可以提供哪些協助。最後,事情沒被完全解決,學生的意見雖被採納,但策展與佈展由負責人一肩扛起,我能了解負責人的辛苦,但也建議負責人可以採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此展覽,不僅自己不會如此疲憊,在團體合作中,人與人的關係就建立了!
策展後期,竹東學生意識到開展在即的危機,開始與我們連絡並提出問題,自己在當時是有點生氣的,氣他們為什麼不及早準備與提早與我們連絡,等到時間緊迫了才開始動工!後來,我想想這或許是我們一直以來習慣的學習方式,我們常被告訴要如何做,很少人告訴我們可以如何想;我們也常常照著別人的計畫與安排走,很少時候是我們主動規劃事情,也或許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當「小」了!這樣想過之後,自己的情緒減少許多,我開始想自己怎麼學會規畫事情、怎麼學會想事情,希望藉由提供自己的學習經歷給予竹東學生們有個主動、積極的開始。
這次參予竹東高中非洲展策畫,我獲得許多!尤其是在團體合作方面,在無數次的小組討論中,自己的意見曾被推翻,當下心裡感受是不好的,我知道這是我該學習的地方­­---尊重他人意見!秉持著成果能以最完美呈現,我們一同努力,付出的過程是辛苦,但不是痛苦!像是期待著種子發芽般,我們齊心奮鬥與等待!

行動研究反思-黃佳琪

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裡,竹東非洲展終於開幕了。籌備了兩個月,行動研究團隊除了開會討論進度,還要不停的找出策展途中出現的問題然後~解決它!就像是任何團體都會出現溝通上的問題一樣,我們跟竹東高中的合作當然也是有其中的問題存在。像是:1.雙方溝通的頻道沒有對上,彼此對策展工作分配認知的不同。2.大多數學生參予度較不積極。3.雙方能配合的時間有限,且因距離的因素導致溝通協調不易。這三點是我們在策展期間遇到的主要困難,其中還不乏與負責老師的小爭執。但很慶幸的是這次行動研究的組員都很積極,所以在大家集思廣益之下也想出了不少的好點子來解決問題。
經由這次協助策劃非洲展之後才發現,很多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絕對的。不是每個處室都有力氣幫助你辦展覽,也不是說全力投入鍥而不捨的溝通就能夠解決問題。很多事情必須彼此各退一步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而過份執著有時會造成反效果。雖然好幾次跟杏靈老師和竹東的學生溝通完都很無奈,像是原本預計4月25日學生要共同完成一張大海報,但當天到場的卻不到10位、部分學生規劃給展場佈置的時間不多卻苦無方法改善等諸如此類的事件。這些都是我們在當中感到無奈和挫折的地方,但意外的收穫就是因為我們小組需要更密集的討論找方法解決,這讓我們小組各成員的互動和凝聚力更上一層樓,也因為的感情熱絡讓我們大家的合作過程更有趣了。
最後我在這次行動研究中有兩個體悟就是一個展覽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而非只有人員的分配和場地的佈置,「溝通」更是最為重要的一塊。任何事情都需要溝通,好的壞的如果沒有溝通,事情只會停滯在那邊不會向前,那這樣一個好的展覽就無法完整呈現了。另外我覺得適時的尋求協助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學問,一個人辛苦的撐著還不如借大家的肩膀輕鬆面對。好好的去看見困難、面對困難然後解決困難,我想這是我這次協助竹東高中策劃非洲展學到最受用的一件事。

行動研究反思-李思儀

教育三乙9410561李思儀
一開始得知行動研究這堂課需要進入學校實際行動、學習、服務時,著實讓我猶豫了一下,實際進入學校聽起來是很大的挑戰,猶豫的是自己到底能不能每堂課8點on time、在籌備期間密集得跑學校、付出許多時間心力於籌備討論…,接連猶豫了幾天,在第二周上課時,聽了老師說明行動研究嘗試解決實際發生的問題,老師還提到了杜威說過:「教育即經驗繼續不斷改造的歷程」,課後一番思索後,我決定給我自己得這個經驗再改造的機會,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個歷程中學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便修了行動研究!
分組後,我們組就各學校開幕時間考量選擇了竹東高中,就此展開了我們看竹東高中的合作。第一次會議我們對於該協助什麼?能服務多少?如何協助?一點頭緒都沒有,大家便集思廣益、一同討論,發現在思考我們能給於什麼樣的協助前,必須先對竹東高中的目前的進度、人員、架構、理念、資源…,先了解才能針對竹東高中現有的狀況,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於是有了和杏齡老師的第一次接觸,針對杏齡老師的說明,我們組再進行討論,陸陸續續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無數次的會議。
還記得在幾位組員代表竹大團隊第一次前往竹東高中後,大家立即召開會議,再和杏齡老師得面對面接觸後,代表同學發現我們和杏齡老師對於彼此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不同,杏齡老師言下之意似乎是認為竹大團隊為策展主力,所以要設計出非洲展的展場及客家文化的展場…等;而我們對於自己的定位是站在協助的角色,而非主力。出現問題後,我們立即討論釐清自己的定位,以及實際上可以做哪些事情,包括:數位記錄、設計關於導覽的教案、協助策展(非規劃)…。經過這次對於我們自己的定位釐清後,我覺得對於我自己再思考協助竹東高中該如何規劃,會比較清楚應該往什麼樣的方向思考及設計!
接著幾次和杏齡老師溝通,發現定位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並且延伸出想關問題,例如:我們無法每天中午到竹東高中參與學生的討論,而杏齡老師卻希望我們能多加出席參與討論,每當發現有這樣的認知不同時,我們嘗試和杏齡老師溝通,卻常常帶著情緒結束,說實話當下都會對杏齡老師很生氣,覺得他為什麼都會用嘲諷的語氣說話,但往正面思考,我想我們在每一次的溝通中都是在練習好好的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更是在練習勇氣和臨場反應。
和竹東高中合作的挫折感,一直到了開展前一周的密集佈置才開始有一些好轉,記得那個星期六原本是約好竹大團隊及竹東師生團隊都必須全員到齊,把展場大致佈置完,沒想到當天出現的只有杏齡老師、學生5.6人,以及竹大團隊全體,當下真得有點生氣,但開幕在即也顧不得計畫,我們10個就一股腦栽進策展佈置,盡全力的幫忙學生佈置,加上杏齡老師也辛苦做了許多的努力,終於有了開幕當天的完整呈現!
籌備了1、2個月,開幕當天真的有一種撥雲見日、喜上眉梢的感覺,看著節目呈現、展場中穿梭流利介紹為來賓的小尖兵,真的很感動,這陣子的努力有種值得了的感覺,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完美,因為時間緊迫,許多學生設計的展場佈置都沒有完成,但是能有這樣大致完整的非洲展,我覺得已經是我們團隊付出很大的努力,以及杏齡老師帶領學生耗費比我們多的時間心力,大家一同經營出來的呈現。
過程中,我們面對了許多的困難,但這些困難經過了一同的討論、嘗試,我們努力的跨越困難,將困難轉為自己的成長。這次的策展,對我而言真得是很寶貴的經驗,看見了重視升學的學校中的組織架構;感受了人與人間意見不同時,如何調整情緒,繼續思考下一步;聽見了歷經讀書會後,慢慢練習進步到開幕當天介紹流利的小尖兵導覽…,這些都是學習、都是成長!

行動研究心得 余莉萍

9510575 教三乙 余莉萍
行動研究─竹東高中佈展心得

  當竹東非洲展結束後,真的是鬆了一口氣。雖然真的從佈展經驗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整體來講,不論是佈展過程,或是最後展覽所呈現出來的樣子,都與我一開始的設想差距很大。

  在竹東高中紀錄並協助佈展過程的這段日子裡,我們所碰到的最大難題應該就是竹東高中並不是很積極地籌備,以及我們與他們在時間(雙方都能空下來佈展的時間)、空間(車程約四十分鐘)上的距離。而讓我感受到佈展消極面的事件有不少,像是與竹東高中非洲展的的負責人聯絡了以後才知道原來工作團隊人數可以說是相當少(與舉辦過非洲展的他校相較之下);且參與導覽小尖兵的學生們也不是每位都是自願參加,而我想這也影響了我們之後的活動出席人數。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活動應屬四月二十五日的佈置展場,那天早上大家搭車前往竹東,直到天黑了才順利完成門口的大型海報以及樓梯部分裝飾,準備回新竹時正好又碰上狂風暴雨、溫度又低的惡劣天氣,讓我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天。

  協助佈展的過程中並不是一直都能保持心情愉快去做這件事情,但是團隊工作的好處就是能夠互相支援。當有人不克前往或是需要幫忙時,組員們總能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不讓工作進度延後。

  最後佈展的進度突然間加速很多,展覽也順利結束了,我覺得我們這組同樣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讓展覽呈現出竹東高中與非洲展結合後的樣貌,也得到了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行動研究反思-陳冠豫

這次在竹東高中舉辦的非洲展,只有參與在其中,才能真的體會到辦好一個展覽的辛苦,當然也只有身處其中,才瞭解當中會面臨的問題。我覺得,因為我們也是有課業的問題,有時候他們開會的時候我們到不了,不然就是我們到了的時候,他們卻要上課,所以要怎麼讓竹東跟我們雙方的時間接上,這是一個挺麻煩的問題,不過我們還是在沒有時間的情況下,硬是擠出時間來幫忙開會、指導和佈置展場,當展覽完成的時候,真是挺感動的。


我覺得一個展覽要辦得好,真的需要多方的支援和資源,像在附小的時候,感覺全校動工,校長、主任、老師、學生、家長和工友,每個人都幫忙,內容真的是豐富又有創意,但是在竹東的時候,我們實際看到的,卻只有圖書館的杏齡老師和他手下的那一群學生,學校呢?我們看到的只有在最後倒數幾天,校長出來講幾句話,教官也出來講幾句話,這樣子就要他們把展覽完成,我覺得有點強人所難,尤其是當我聽學生跟我們講校長在預演前一天才說:「明天要預演。」,不覺得有點過份了嗎?或許是校長和教官在忙別的事情,所以他的付出我們沒看到,但是對於一群辛苦半天的學生,我覺得上頭的大人是否能用具體的行動一起參與呢?感覺上頭的並不怎麼重視這次的活動,讓我其實不是很滿意。


總的來說,雖然很累,但是也學了不少,如何開會?如何組織一個團體?如何將人員分配?場地動線的規劃?等等之類的,只有在事情之中才能學習到的,有不好的經驗,但是好的事情也不少,算是一個不錯的體驗吧。

行動研究反思-鄭智陽

這次竹東高中的策展,雖然是我第一次負責,不過因此了解到,策展要準備哪些事情,像是我們首先有人會與那裡的負責老師保持聯繫,而我們小組則是要去思考怎麼幫助他們辦好展覽,因此要常常開會,竹東有事情我們就會開會,其他組的同學有時候也會問我,怎麼我們這組要一直開會,我也會覺得很奇怪,怎麼其他組不需要常常開會,而在課堂上發表才知道,每個學校的情形不一樣,香山高中的負責老師幾乎把所有展覽要負責的事情都由學校自己做好了,而竹東高中只有杏玲老師在負責,學校好像沒有其他老師在幫忙,不像當時我們去附小看到的,附小是很多老師會一起負責,各處室都有幫忙,不過竹東高中就由一位老師負責,而且學校認為學生的升學比較重要,因此我們要比其他組辛苦一些去完成策展。


我們第一次去竹東高中協助時,是要教導學生如何當一位導覽員,不過學校是以升學為主,只要求沒事的同學來而已,而其他同學有的去唸書,或是去補習,因此來的人沒有很多,不過我覺得我們已經有去努力幫忙了,只不過是竹東高中這樣讓我覺得好像不是有很努力去投入這次的活動。
接著我們還有去幾次,不過總是覺得學校的態度不是很積極,快到開展的時間,所以我們有跟學校約好要去驗收導覽情況,輪到我去的那次,我覺得學生其實沒有準備得很好,學生要導覽的內容沒有背熟我覺得是比較需要去加強的,其他還有一些像是禮儀之類的,不過等全部學生導覽過之後,我也都有給予回饋,讓學生知道哪些部分還需要再加強。


再來是幫忙佈置展場的部分,我負責的那組學生,他們要佈置藏書票展的展場,不過我並沒有看到他們的展品,要去拹住他們很困難,而且學生也沒有什麼想法,之後學生也有問我意見,希望我去學校幫忙,不過那時正好是期中考週,我有很多報告和考試,因此當時我是建議他們有問題可以用手機連絡,不過我可能沒辦法親自到學校幫忙,不過之後學生也沒有再跟我討論佈置展場的問題了。


最後我們有話一大幅海報給竹東高中,在把海報拿過去的那週,到了竹東高中才知道他們學生進度嚴重落後,而且那天有去的學生其實也不多,因此那天整個下午到天黑,我們就在學校幫忙有去的學生畫海報、佈置展場,不過過了一個禮拜之後,我們又去想看看哪裡還可以幫忙的,結果學校全部都處理好了,這個倒是讓我們幾個很訝異的,不過也鬆了一口氣,在開展前幾天,終於完成了。


而開展那天,看到學生導覽有明顯的進步,雖然有少數人手中有拿講稿,不過有些人有還是背起來了,而且還用自己的方式去導覽,不是很死板的去解說而已,讓導覽的過程比較有趣,而開展那天也很成功,也有很多人去參觀,之後我們在展期間也有再回去看,換一批學生導覽也導覽的不錯,我認為其實學生可以把這次展覽做得很好,只是一開始學校的積極度不是很高,所以學生才沒有很努力去辦這次的展覽,到了最後學校可能發現快來不及了,才動員大部分學生幫忙,我認為因此學校才能在短短的一週之內把大部分的展場給佈置完畢,不過這次的策展我覺得我們這組的都很辛苦,也因為這樣辛苦過來,所以在最後開展成功後才能感到愉悅和輕鬆,這次真的學到很多,從策展開使,甚至到幫忙協助去佈置,還有在與老師還有學生溝通方面,都是從這次的過程當中學習到了,是很不錯的一個學習機會。

行動研究反思 - 楊佳陵

行動研究課程,是上大學後第一次參與校外合作學習的機會,
透過陳老師的安排進而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和竹東高中合作,過程實為精采及辛苦。

猶記第一次進駐竹東高中與謝老師接洽,
除了不安之外,更多的擔心是在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裡。
往後的日子裡,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聯繫與交集,
才發現我們之間產生的溝通上的落差,
所幸組員們每次在開會討論時,
都能全員出席,並且無所顧忌地針對問題討論,
在遇到困難時,也互相扶持。

舉例言之,
組內多數時間對外溝通管道皆為組長,
於籌備期間有遇到溝通上的瓶頸,
組員們就想到換人去試試看的方法,
那種願意嘗試的心情很可貴。


一學期的參與下來,
當然有很多的〔辛苦〕,
但我相信並不是〔痛苦〕。
反而是給自己機會走出學校,
實際將所學應用到活動上,
除了溝通外,更大的挑戰在於團隊合作,
怎麼照顧在團體中的自己,
如何面對自己遭遇困難的心情,
怎麼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

很特別的經驗,藉此分享。

行動研究反思 - 溫嘉穎

教三乙 溫嘉穎 9510564

五月二號,非洲展開幕,是所有成果發表的一天,透過攝影機看著這群高中生們忙進忙出,我想我們的展覽順利展開了!
回想剛接手協助竹東高中時,內心對許多展覽的憧憬與計畫急迫的想要兌
,但事與願違,整個辦展的組織只有一位老師帶領35位學生再加上10個大學生,學校中的其他處室也沒有意願想要幫忙,人員、資源匱乏的我們,對於當初的熱情早已減半,再加上我們與老師的協調與溝通似乎有一道鴻溝等學生的時間無法配合,問題接踵而來讓我們有些無法招架。回到學校大家不斷的開會、討論,似乎已有一個雛形,調適好心情,我們再度回到竹東高中,挑戰這有些艱鉅的任務。
第一次和這群高中生接觸,雖然沒有機會正面的接觸,但從旁可以看出他們對展覽也有許多的想法,在一些討論上他們的思維甚至遠比我們來的豐富、精彩,可惜在資源的匱乏下以及老師打從心底的否定下,這些孩子的許多想法不斷的被壓抑,讓他們不敢想也不敢做。從這裡我看出老師對學生的不信任與否定,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於老師這樣的態度,我們其實是有些氣憤的,身為教師應該適時的從旁協助與鼓勵而非否定。當我們看到了學生的想法,我們決定鼓勵他們勇敢的表達,做出自己想要的藍圖,畢竟這是屬於竹東高中的展覽,描繪的也應是竹東高中應有的特色,孩子們在鼓勵下開始著手,過程固然有些艱辛,但眼看著設計逐漸成形,這群高中生的臉上也有了驕傲的笑容,這是屬於他們的展覽。
在這次的展覽中,我沒有看到領導者應有的樣子,老師的領導不但沒有讓整個團隊合作向上,反是消極沈淪,領導者不應該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應適時的分配給組員,大型的展覽講求的是合作效率,在竹東高中非洲展中,大多數的布置都是老師全權負責,學生的發揮並沒有達到極致,導致老師為展覽忙得人仰馬翻但卻又不斷抱怨,若老師能多信任一些、學生能主動多與老師溝通,也許在展覽的合作上,大家都能進一己之力。在竹東高中裡,似乎也看不到團隊合作的景象,各處室單位為己而忙,沒有處室願意犧牲一些人力與時間支持學校的活動,若學校各行政單位都抱持這樣的態度,許多的活動容易胎死腹中,又怎能給予學生資源上的輔助。以附小為例,學校各處室單位都願意撥時間來參與這次的展覽,就連老師也願意組成團體,即便要加班,他們也樂此不疲,為的就是要讓孩子能在學習中成長,多給予孩子學習的資源。若學校各處室都能團結,辦活動也就不那麼辛苦,所呈現的活動也更能吸引學生達到學習效果,這不是辦展最大的目的與效益嗎!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行動研究反思 - 張家箏(組長)

行動研究 竹東高中
教三乙9510569張家箏
三月十日,一通電話揭開了序幕,我與杏齡老師的第一通電話,生疏而客套。接下來是密集的信件往來,敲定去校的時間,永無止境的小組會議,支持著我們前進。五月二日,正式開展,不代表我們的紀錄結束,反而是另一項整理工作的開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行程記事,代表我的學習經歷。從來沒有一堂課,可以讓我付出那麼多,也得到那麼多,幾乎統整了我在教育大學三年的學習。
進入竹東高中,我看見一個真實的校園生態系。我預想會有一群充滿熱忱的教師,共同策畫一個大型的展覽,等到真正進入了才了解,原來是孤軍奮戰,只有一位老師與三十五名高中生策劃展覽。申請舉辦展覽的教師與策劃的杏齡老師沒有攜手合作的關係,邀請各科教師進行協助也沒有得到回應,甚至該校校長也是開幕前幾天才進入關心,學校的文藝展覽被漠視的程度實是我難以預料的。我沒有看見校長應該表現的高倡導高關懷,組織成員間不能有效溝通,造成封閉型的組織氣氛。
再與學生接觸,發現他們都是一群很可愛的大朋友,參與讀書會時他們的表現可圈可點,對於展覽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杏齡老師所描述的,怎麼與我們認識的他們完全不同。我發現老師不只一次的在學生面前否定他們,認為他們沒有辦法做的很好,果然到了最後展場的大部分都是老師做的,間接印證了比馬龍效應所帶來的影響。透過與學生的對談,我認為杏齡老師沒有充分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即使是策劃展覽,面對學生也應該注意教育的原則─少責罵多讚美,在事務協調上應該平均的分配,對學生保持信心,才會不會造成杏齡老師獨自一人負責多數佈置工作的情形。
由此可知,一個學校裡面的所有人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杏齡老師無法得到其他人員的幫助,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又在需要考慮學生正規學習時間的情形下,擔憂著學生無法完成工作。環環相扣,讓我深刻體會到做好學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性。
行動研究的小組討論是不可或缺的,組內成員一共有七個女生、三個甲班的男生,除了嘉穎,我與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合作,感覺很新鮮。幾乎每星期都需要開會一次,剛開始三個男孩都不太表示意見,不論是配車,或是報告的整理都沒有什麼意見,但是經過幾次配有食物的會議,大家不知不覺放開心胸,漸漸熟稔,變的越來越有默契。從這次的合作發現大家不同的做事方法及思考,也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做充分且適當的討論,開會的氣氛良好而且總是充滿笑聲。
經過這次經驗,我學習到觀察、研究的方法,與人溝通的方式,營造組織內良好氣圍的重要性,這些都是我在課程剛開始無法預料到的,學習彷彿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日俱增的,是一寶貴的學習經驗。